Buddha Images

(Revamped, 2011)



釋迦牟尼佛像


泰國 大城/素可泰/清邁
Chiang Mai, Sukhothai and Ayutthaya, Thailand
Interviewed accounts orally: Don Schumann
Editor: Mana Huang



(My apologies to all English speakers for posting original published article in in-flight magaz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lease make good use of your internet translator!)



從紀元前五世紀時,釋迦牟尼就已誕生於世,而在大徹大悟後,隨即為世人弘揚佛法的精神,到了西元六、七世紀時,佛教思想早已傳播千年之久,並發展至東亞與中國等地區。

當佛教法海流向各地後,淨化了數以萬計人的慎恨暴戾之心,同時釋迦佛祖的神像也在此刻紛紛築起,就在如此薰陶之下,佛教藝術的美學才逐漸成形。泰國是一個標準的佛教國家,境內安置了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佛像,這些佛像因時代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變化,但無論如何這都是泰國的國寶,佛教藝術的結晶。

泰國其實早在十三世紀前,高棉人還在統治著這片土地時,就已有壯觀的佛像築立於此,而泰族素可泰王朝歷經長久的爭戰才掌管了這片土地,並且將佛教的藝術昇華至另一個境界。素可泰佛像可以說是泰族佛像的先驅,在後期的佛像有許多特徵皆以此時所製造的佛像為標準,加以演化發展而來的。

那些神聖的佛像,以四種姿態坐、臥、走、立呈現在世俗面前,觀看這些佛像還可發現其共同的特徵,佛像的臉形是蛋形臉,弓形的眉毛,高至額頭,相連至鼻,額頭的中央有 著旋轉的白毫,而在螺髮的頂端有個高髻,高髻之上還有個狀似蠍子鉤的裝飾,其實那是代表光明的火焰,微閉的雙眼,隱約的透露著慈祥的目光,衪的微笑有點神祕但又是如此的溫暖,此外身上所披的橙黃色僧侶袈裟,上有蜈蚣腳的裝飾,這點在印度、西藏、中國、日本等地的佛像,均未見過,唯有泰國才有此設計。

製作佛像的原料,大多是以他們自製的灰泥來雕塑,不過也有不少的佛像是以青銅鑄造而成的,設計佛陀的姿勢更是講究,如佛陀所比的手印,手印是當年釋迦佛祖為 開導世人所傳授下來的手勢,共有一百零八種手印,每種手印皆有不同的作用,而在泰國境內的佛像,可以看見的有釋迦五印,這五印分別是,為了消除恐懼所用的施無畏印,滿足你的願望的與願印,和讓思想平靜的禪定印,以及教導去除迷或的轉寶輪印(說法印),最後就是觸地印了,此手印算是在泰國眾多坐佛中最常出現的一種手印,當坐佛以觸地印的手勢出現時,其姿勢是將左手平放在雙盤之上,手心朝上,右手則是手心向內,微微觸地,而觸地印是釋迦佛祖擊退心中惡魔時所施的手印,因此觸地印又稱為『降魔印』。

通常泰國人在鑄造青銅佛陀時,是用一種叫作『脫蠟法』的技巧來製作,此技法是先將蠟塊挖出佛像的造形,再把熱融的銅注入這蠟製的模子中,自會將蠟熔解、去除乾淨,待銅凝固後,這樣就大致完成了,接著只要稍稍的修飾便大功告成了,而這便是脫蠟法。

這些莊重的青銅佛陀肖像,和其它佛像一樣也有相同的特色,柔線平滑的軀幹,像蓮花花蕾的髮髻,及其頂上的聖明之火,藉由佛像來開化眾人心靈的國度,撫慰不全之心。另外令人驚訝的是素可泰行走的佛陀,右足向前,左手提高做出蓮花指,擺出恰似馬德拉舞的身段,以超脫塵俗的意境表現出來。

這般佛像的風格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時,開始有了極大的變化,在十三世紀佛陀製作的走向,是莊嚴而華麗的,但到了十四世紀以後,佛陀的造形卻漸漸的步向精緻化了,而身軀的構造,也開始不合乎人體的結構了。這樣的佛陀肖像雖說只是個偶像,但是由這些泥偶所傳達出的情感,早已超越了所有物質世界的感觀層面,達到另一個前所未見的精神層面。

望著釋迦牟尼佛的肖像,也許會為製作此神像的師傅感到相當的了不起,將佛像做到如此的唯妙唯肖,栩栩如生,使人們空虛的內心有一個歸依的對象,並憶起釋迦佛祖的偉大,看見釋迦佛祖的坐像時,就會想到從前衪在“菩提”樹下戰勝心魔開悟得道,圓滿覺悟後所說的第一句話「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彗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沒錯,天下蒼生都是因為自我的妄想執著,才會衍生出這麼多的問題,社會上也因此充斥著許多怨恨殘酷的氣息,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那份博愛互助的精神,變得自私自利,懷著一顆不安的心過生活,或許將這些佛像比喻為勸導世人從善的道具,應該更為貼切吧。




You might enjoy the following posts,

Deciphering Enigma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tel Sampling near Singapore 1/5

Deciphering Enigma

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