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il Basking in Glory of Thai Buddhism 4/4
沐浴在泰國佛教光輝下的泥土 4/4
紅土築起的鍚蘭風古都 甘潘霈
Kamphaeng Phet
Ceylon-Style Ancient City Built by Red Earth
泰國 甘潘霈
Kamphaeng Phet, Thailand
by Don Schumann
(My apologies to all English speakers for posting original published artic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lease make good use of your internet translator!)
泰國中北部,位於平河流域兩岸的平原地區,早在千年以前就一直有人煙聚集。現今猶存的兩大歷史名鎮,這兩個重要的古城,皆屬早期素可泰王朝的文化發源地之一,現今都有遺址保存
一是位在永河西邊的舊古城名為那崆村(Nakhon Chum),河東邊便是新古城甘潘霈 (Kamphaeng Phet),雖然曾遭到當年戰爭、洪災的破壞以及歲月的的摧殘,令人訝異的是,兩大名城的舊城牆、護城濠溝的建築工程和寺廟佛像遺跡至今依然清晰可辨。
永河流域的見証史
他叻瓦滴時期
在歷史文獻當中首度提及甘潘霈一帶的居民,大約是在辛和那哇王子時期,也就是在西元一千零四年前後。永河流域平原的出土物之中包含了他叻瓦滴時期的人工玻璃珠和印度風格的陶製燈器,考古學家從這些重要的証物研判出,其實永河流域平原早在西元五到十世紀之間就已經出現大規模的人纇活動。
素可泰時期
根據那崆村碑文(考古學者稱之為碑文第三號)記載,西元一三四七年一心向佛的李泰王由素可泰市南下,一路虔誠帶著佛祖舍利子以及一棵專程由錫蘭(今日的斯里蘭卡)運來的菩堤樹,來到甘潘霈府並選定那崆村做為興建佛塔的聖地,且在鄰近村落的山丘上彫刻一大型佛陀足印供世人膜拜。
基於李泰王 (King Li Thai,素可泰王朝的末代統治者) 對於此佛塔的重視與奉獻,促使原本是靜謐聚落的那崆村迅速繁榮,一時之間聲名大噪,伴隨而來的政治地位也跟著枎搖直上,李泰王在位期間的那崆村一度還曾與素可泰、大城齊名!
多年來與大城之間長期的角力與政治上的衝突迭起,到了李泰王統治末期,適逢大城勢力的擴張與素可泰王朝的勢弱,那崆村已經是力有不逮,再加上當時永河西岸受到嚴重的浸蝕作用,那崆村屢次飽受越堤湧來無情的洪水肆虐;種種不利的因素下,迫使那崆村決定廢村、遷移到永河的東岸,也就是甘潘霈的所在地,那崆村的政治地位自此一落千丈,隱沒在歷史的漩渦之中,“那崆村”一詞不再被人提起,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退。
大城時期
在大城王朝興盛的前期,甘潘霈成為素可泰王朝最重要的戌城,擔負著保衛京畿的重責大任,分別在西元一三七三年和一三七六年遭受到大城王朝軍隊的圍城挑釁,大城部隊兩度兵臨城下的舉動,皆因甘潘霈的防守得力,在毫髮無傷的情況下讓來犯者知難而退、無功而返。
然而,日後素可泰王朝和大城王朝之間勢在必行的政權轉移終於發生了,塵埃落定後,素可泰與甘潘霈在西元一三七八年雙雙淪為大城統轄下的經濟據點與衛戌城鎮。
地理位置
位於素可泰市以南八十五公里,佔地八千六百零七點五平方公里,有著五百零三座寺廟、十個城門、十四座護城濠溝的地方就叫做甘潘霈。
今日的甘潘霈是一個傍著永河呈南北走向狹長形的市鎮。這個行政區以其特色來定位可分為三大部份,南邊沿河一帶聚集著飯店、銀行、餐廳和商店,時時提醒著訪客這已經是一個現代化的新城鎮。城鎮的中段則是被一非對等邊矩形古城牆所環繞的部份,也就是甘潘霈國立博物館的所在地,除此之外還有少數的古寺廟、古碉堡和唯一的夜市。座落於甘潘霈舊城牆之北,就是距離曼谷三百五十八公里遠,佔地三點四平方公里的甘潘霈歷史公園,這座公園裡共有六十處讓人贊嘆不已的名剎古跡。
紅土築起的鍚蘭風寺廟
帕凱寺 (Wat Phra Kaew)
位於古城中心位置的帕凱寺意謂玉佛寺,是距離古皇宮最近的寺廟。而玉佛寺最大的特色在於鍚蘭式風格所建造的佛寺,這種風格式的佛寺稱為「切第」,是從素可泰時從鍚蘭傳來的佛塔,呈吊鐘狀,頂端尖銳直上天際。寺中最主要的「切第」風格的佛塔,基座由三十二隻精美的「切第」石象雕刻所裝飾四面而成,另一座「切第」的基座則是由三十二隻石獅雕刻環繞四面,佛塔的基座中,還建有大型供修行、說法的講經堂-「威寒」(Wiharn),和三個包括供奉主佛的正堂-「烏波索」(Ubosoth) 。
帕泰寺 (Wat Phra That)
座落於玉佛寺前方的帕泰寺,範圍是由紅土圍繞成矩形直角的方框牆,明顯劃分出帕泰寺的區域。
帕泰寺內最出色的佛塔建築,包含兩種「切第」和「威寒」,主要是鍚蘭式建築風味的切第佛塔,底座是四方形的八角鐘形佛塔和講經堂,並且在講經堂兩側各有二座小佛塔立於兩旁。
帕儂寺 (Wat Phra Non)
供奉主佛的正堂,烏波索托,算是寺中占有相當大的面積,並且由八塊石板包圍以分別這塊區域,而這最大的「烏波索」考古學家推測出可能不是素可泰時所建造的,應該是在大城時期建造而成的。
在帕儂寺內,有一座巨大的臥佛,是寺內重要的佛陀雕刻,原先是安放在講經堂內,但是現在已經毀壞了,雖然佛陀失去了遮蔽的場所,卻依然散發出靜謐祥和的氣氛。
原先的講經堂面積相當的大,可將巨大臥佛安放在內,四方形式的底層,前後皆有入口,可供僧侶、信徒進入在此修行和說法;講經堂的支柱十分巨大,共有十二支,柱子的成分是含有紅土的灰泥柱和甘蔗、糖漿、細砂、動物膠、白色洋灰、貝殼粉混合黏著修飾做成,重達三十噸,高六、七公尺,是全素可泰和甘潘霈古城規模最高大的十二支柱子,也是帕儂寺中最明顯的標誌,雖然美麗的屋頂已經毀壞,僅存龐大的支柱立於帕儂寺中,依舊可感受過往的氣勢磅礡。
章若寺 (Wat Chang Rop)
章若寺興是建於十六世紀的寺廟,基座由紅土磚構成,塊塊相疊堆砌成一座平面高台,平台的水平高度約有一百零八公尺,建築在廣大紅土平台上的尖塔,便是章若寺中主要的佛塔,為鍚蘭式風格的「切第」形式,佛塔基座的四邊都有小階梯,可直接從這些階梯攀登進入佛塔,每格階梯左右兩旁皆裝飾著獅型雕刻像,並且基座的四周牆上共刻有六十八頭半身象形石柱雕刻,環繞基座一圈,顯示出素可泰時期獨特的佛塔建築特色。
而這種在斯里蘭卡稱為 Suwalweli 的切第佛塔,底座有大象造形圍繞的獨特式佛塔建築是十分典型的代表宗教文物。
BOX:
泰國的佛教建築通稱為佛寺,構成佛寺的主要部份為廟堂及佛塔。廟堂建築包括供奉主佛的正堂-「烏波索」(Ubosoth),以及供修行、說法的講經堂-「威寒」(Wiharn) 。兩者的外觀十分相似,不過正堂會以八塊石板包圍聖域,以茲區別;有些地方的講經堂甚至會比正堂還大,但也有許多新建的佛寺並沒有講經堂。
交通情報
甘潘霈位於素可泰西南方約八十五公里處。許多的西方遊客依循著歷史的軌跡作為動線,先席撒查那來城,後素可泰城,再由素可泰搭乘巴士南下甘潘霈,稍作停留、探訪,再度追隨歷史的洪流前往下一個城市。不過,巴士總站的位置卻是設在永河西岸的那崆村,況且距離甘潘霈城鎮中心足足有三公里之遠!在此推薦一則變通方式,您不妨直接在甘潘霈城鎮北方的古跡密集區要求下大巴士,漫步朝聖一番,遊畢再招喚隨叫隨停的「三洛」(當地三輪的載客車)進城用餐、投宿。
甘潘霈圖說:KPP
2 章若寺
3 巨大的臥佛
4 巨大的臥佛
6 鍚蘭式建築風味的切第佛塔,底座是四方形的八角鐘形佛塔
7 帕泰寺
8 章若寺
9 帕凱寺
10 帕儂寺
11 帕泰寺
12 帕凱寺
13 帕儂寺
14 重達三十噸,高六、七公尺,是全素可泰和甘潘霈古城規模最高大的十二支柱子,也是帕儂寺中最明顯的標誌
15 帕凱寺
18 帕凱寺
19 巨大的臥佛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