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il Basking in Glory of Thai Buddhism 3/4
沐浴在泰國佛教光輝下的泥土 3/4
水上的都城 大城
Ayuthaya
Floating Capital City
泰國 大城
Ayuthaya, Thailand
by Don Schumann
(My apologies to all English speakers for posting original published artic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lease make good use of your internet translator!)
泰國在十三世紀就已有輝煌的歷史了,發展至今,不知有多少的王朝,多少的統治者在此建立他們的歷史,流傳著多少偉大的事蹟,而其中有一座統治泰國歷史最久、古蹟最多的城市,當地人稱它為「阿猶它亞」,原來這地方正是泰國的第二王朝「大城王朝」的首都大城府 (Ayuthaya)
位於曼谷北方約八十六公里,四面為昭披耶河支流所環繞,東西寬約八公里,南北長約四公里,如果你由曼谷搭乘觀光船前來,當渡輪緩緩駛進港口時,隔著翠綠色的河川眺望,將會發現大城有如島嶼一般地浮現在河面之上。
大城王朝的建都計劃比素可泰時期更為完善,這座固若金湯的島城曾經被六公尺高,五公尺厚的城牆所環繞著,一共有九十九個大小城門,其中有二十個是水門。城牆之內的規劃更是周嚴,由縱橫交錯的人工運河編織出發達的交通網絡,到了洪災季節時,這些人造河渠亦可適時發揮排水疏洪的功能。不幸地,這些劃時代的成就,早在二百多年前被來犯的緬甸軍隊摧毀殆盡,若不是經由專家指點,肯定是難以辨識出舊城牆、渠道的所在位置了!
猶如珍珠般的大城王朝
大城的歷史是由14世紀開始的,當時大城的國王拉瑪迪波里一世於西元1350年在此建立國都,而勢力與日俱增,然而當時統治泰國的國家是素可泰王朝,但因素可泰國王李泰王一心向佛,而廢除武力統治,使大城趁勢崛起,迫使李泰王 (King Li Thai) 在交出政權。大城在取得主權後,國家日漸繁榮,華麗的皇宮、莊嚴的寺廟和精緻的佛像紛紛在此築起,國勢之龐大,甚至影響到全東亞,最後就聯世界各地的商船也都紛紛到此進行貿易,而當時大城會如此的繁華,其實並不難想像,因為在見過大城的地圖之後,可以發現大城是非常理想的行政中心,大城距離海洋並不遠,它是由湄南河、洛汶里河、巴洒河這3條河所保護的小平原,周圍也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在行政和交通上是最為理想的,而在軍事上,它的地理條件,也恰巧使它宛如一座巨大的城堡,在護城河的保護之下,使敵人難以攻下它,這正是大城府會如此強大的原因了。
雖說大城在當時的國勢是如此的盛大,使它成為世界列強之一。西元1767年,因內部衝突及皇室宮廷的衰弱,在加上大城遭受到緬甸大軍無情的攻擊,大城王朝不可一世的光輝就此暗淡,熄滅。達幸王不久之後擊退了緬甸軍隊,並於湄南河南邊建立了吞府,此後拉瑪一世再遷都發展成現今的曼谷。
漫遊旖旎的大城風光
雖然遭受戰火襲捲後的傷痕猶存,大城府宛若神聖而不可侵犯的聖域,靜謐莊嚴,處處展現出莊嚴而神聖的氣勢,觀看那聖域上的一磚一瓦,由佛像至寺廟、從城牆到皇宮,每一棟建築都一再地顯示出如此的氣度、如此的神聖,如要在這廣大的土地上尋幽探索一番,必定要花費不少時間和體力,因此在這先告知諸位,你不一定要徒步遊覽大城全區,你可以聯絡當地的大城府旅遊警察局租用腳踏車來代步,此外還可以選擇騎大象來參觀寺廟,同樣也是另一番體驗。而遊覽路線則有很多種,在此先大概說幾種,一是坐船橫渡湄南河進入市區,以國立博物館為起點開始遊覽;二是由東向西以拉嘉布拉那寺為起點,一覽城內風光;再者以帕蒙空博碧寺為第一站,而後向東遊覽全區。
維罕帕蒙空博碧寺
位處大城西邊的維罕帕蒙空博碧寺,這裡供奉著一座15世紀青銅製的巨大坐佛像,此佛像經數次修復時,偶然發現巨佛的身體內部,竟然藏有好幾百尊的小佛,而這些小佛的歷史,竟然比保護它們的巨佛還要久,其實是因為朝代的轉變,而佛像的外貌也會不一樣,但他們不能將舊佛像給重建,因為這樣是不尊敬的,於是便在舊佛像外再做一尊佛像包裹在裡頭,所以這樣的佛像,也可說是泰國歷史的朝代表。
帕席桑碧寺
位在維罕帕蒙空博碧寺東北側的「帕席桑碧寺」,擁有許多古帝國時代的遺跡,也是早期王宮之遺址,而現存的三座巨大寶塔,是當時的聖塔,保有三位國王的骨灰。雖然巨塔曾遭緬甸大軍無情的破壞,已不見昔日之風采,但以其古皇宮式建築的風格來看,似乎它的地位和曼谷的玉佛寺一樣崇高。此外,據說因大城王朝的滅亡,而右側廣場的皇宮也因此坍塌。
拉嘉布拉那寺
在庫隆馬堪瑞昂路上的「拉嘉布拉那寺」,是座位在拉瑪公園東北角的寶塔,西元1424年由大城王朝的七世王所建,這裡除了有兩座佛塔外,還有座圍了牆的寺廟和紀念性門廊,在寺裡的地穴中;拱型圓頂上的畫,可是目前泰國最古老的繪畫。但是,此處最有價值的莫過於,在1957年於寶塔的地下室中,發現的批黃金珠寶和珍貴文物了。
帕瑪哈泰寺
來到了拉嘉布拉那寺時,可以順道至對面,欣賞大城中最具歷史年代的寺廟「帕瑪哈泰寺」,大約建於包若瑪拉嘉二世(Boromaraja Ⅱ 1370-88)的時期,現在雖只剩下基座底部,不過主塔也曾經高達165呎的喔。
帕蘭寺
同樣位在拉瑪公園西南方蓮花池旁的「帕蘭寺」,於1369年由大城建國者之子所建,毀於15世紀,這是一座位在階梯平臺上的相稱圓塔,塔上仍保有行走或站立的佛陀,相連的迴廊上則有蛇、金翅鳥像及佛像裝飾。
昭披耶國立博物館
沿著斯里善佩路往南行進,可以來到羅嘉那路(Rojana St)上的昭披耶國立博物館,館中展示的是6∼7世紀時的各種人物雕像、金佛像、金飾、寶石和泰國境內出土的珍貴文物,及大量的佛教藝術收藏,大多屬於大城的。其中有一套繪有宗教主題的旗幟和漆製書櫃,呈現了當時佛教的宇宙觀。其它有在拉嘉布拉那寺所發現的寶藏,是拉瑪二世為紀念已故弟兄的黃金製品。
瓦崖差蒙空寺
這就是大城府中最古老的建築,本寺位在大城東南方,於西元1357年建成,乃大城王朝的創世主所建,其寺廟建築之精緻宏偉也不在話下,本寺以寶塔和臥佛聞名,而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佛首和身軀,竟然不是同一個時期所完成的,其實起初是因修築驛道,為圖方便,而將佛身砍下,以施工填路,真是世間少有的奇事。
千卓卡善宮
朝北前進,來到了洛布里河的附近,在這有一座宮殿,名為「千卓卡善宮」,是那萊孫大帝於15世紀時建造,如今以博物館的方式供遊客觀賞,本館的收藏雖不及國立博物館的收藏來的多,但其收藏可都是有相當價值的大城遺物。
象欄
再來沿著大城到安通的公路前進,到達下一個景點。沿路上若仔細聆聽,可以聽見遠方所傳來微微的吶喊聲,在聲音越來越宏亮時,就代表著既將抵達目的地,目前泰國僅存的「象欄」了。這裡飼養著很多的大象,目前這裡的象群,則是以娛樂觀光客為目的,而在以前則是工作的重要夥伴,也是最強大的部隊。
外僑殖民區
當時大城的商業發展繁榮,使世界各國皆派商人來此進行貿易,甚至移民到這裡,因此來到了湄南河下游附近,可發現英國、荷蘭、中國和葡萄牙等國遺跡,而其中規模最大的則是日本,並以日本遺跡鎮最為有名,城中建有神社及褒揚碑,當時日本人居住於此,人數還到達三千多人,此外在抵達日本城前,可以先到頗受當地中國人青睞的「帕楠瓊安寺」看看喔,它的歷史可是比大城早26年的,是由當時居住於此的中國人所建造的,如今香火依然鼎盛。
交通資訊
巴士
每隔三十分鐘一班,車程約一小時,可至北線的巴士總站搭乘。
火車
可搭乘曼谷開往清邁或烏汶線的火車前往,每天約有十五個班次,車程約一個多小時。
觀光船
由曼谷東方大飯店操作的「東方皇后觀光船」供遊客乘坐,收費約泰幣一千四百銖,由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半結束;或搭乘河上太陽號,每天皆有班次,由早上七點四十五分到下午五點,每人約一千二百銖。
大城王朝 圖說代號:AUT
1 位於泰國中部,占地約32平方公里,留下10多處佛像、宮殿和寺院遺跡,同時佛教精髓在此達到顛峰。
2 大城的瓦崖差蒙空寺,是大城中最古老的寺廟,它的正式名稱是帕考貴泰寺,意思是「至高無上的始祖寺廟」。
3 瓦崖差蒙空寺,最著名的臥佛和寶塔,而它是由大城的開國君主-烏同王為在錫蘭留學的僧侶所建。
4 大城的歷史悠久,遺跡豐富,從它的建築宏偉,和佛像雕刻,可以看出當時的繁榮。
5 帕瑪哈泰寺的建築歷史相當悠久,但確切的時間卻無人確定,有的認為是大城王朝第二代君王拉姆孫王建,有些則認為是出自波隆姆拉嘉一世的手筆。
6 該寺主要的大圓頂佛塔已於西元1911年崩毀,只留下龐大的地基供人憑弔;不過在西元1956年時此塔地下曾發現藏寶箱。
7 帕瑪哈泰的佛塔和拉嘉布拉那寺,這兩座寺廟被公認為是大城最優美的建築,此外在西元1958年修復帕瑪哈泰寺時,更在塔堂地下發現了波隆姆拉嘉二世2位皇兄收藏的黃金珠寶。
8 雖然和緬甸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但大城的各寺廟仍難逃緬甸軍隊的破壞和劫掠,其中以帕瑪哈泰寺受到的破壞最為嚴重;在帕瑪哈泰寺中經常可見一整排斷了頭的佛像。
9 拉嘉布拉那寺是大城王朝第八代君主波隆姆拉嘉二世為了紀念在西元1424年王位爭奪中喪生的二位皇兄所建立。
10 在西元1957年時,因為在寶塔的地下室發現了大批黃金珠寶和珍貴的文物,而使它聲名大噪,除了有兩座佛塔外,還有一座圍著牆的廟宇、紀念性門廊,其中裝飾於寺內地穴拱形圓頂的畫,是泰國目前最古老的繪畫。
11 維罕帕蒙空博碧寺中供奉一尊15世紀的青銅大佛像,這尊佛像原本於緬甸的戰火中流落荒野,手臂和智慧光環更在一次倒塌事件中被壓毀,不過經多次修護,已成為到大城參拜必經之地。
12 維罕帕蒙空博碧寺大約建於20多年前,當初在修復大佛像時,
還在此佛像內發現好幾百尊小佛,更讓它成為人們尊崇景仰的對象。
13 維罕帕蒙空博碧寺,現在已成為人們到大城參拜的必經之地。
14 位於大城王宮遺址區內的帕席桑碧寺,供奉了一尊高16公尺,用171公斤黃金打造的立佛,但是不幸在西元1767年時,遭到緬甸的侵略戰爭,已被毀壞。
15 帕席桑碧寺現在只剩下三座灰白色的巨塔。
16 三座灰白的巨塔,為錫蘭式的「切第」佛塔,內部分別藏有3個君王的骨灰。
17 帕席桑碧寺,為古帝國時的遺跡,雖然昔日氣勢不在,但崇高的地位依然不減。
18 大佛塔旁的一群佛陀造像。
19 大城後期佛像面容呈尖線雕刻,特徵十分明顯。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