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go de Titicaca
「文明搖籃」迪迪喀喀湖
"Cradle of Civilization" Largo de Titicaca
浩翰湛藍的湖水
我們生活在水與天堂之間
Our Life Between Waters and Heaven
南美洲秘魯 迪迪喀喀湖
Titicaca Lake, Peru, South America
Interviewed accounts orally: Don Schumann
Co-Editor: Biyu Jiang
(My apologies to all English speakers for posting original published article in in-flight magaz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lease make good use of your internet translator!)
迪迪喀喀湖,是大地彩筆繪下的絢麗景色,寬廣而幽深,湖水湛藍亙古不變,古老而美麗的傳說,神秘的古印加文明,增添了她的吸引力。
湖上最大的島嶼塔基雷,沿著美麗的石砌道路,爬上高聳陡峭的石階,映入眼簾的是如詩如畫的美景。
特殊的浮島,由蘆葦編織而成,載浮載沈於湖面上,如同水上之城一般,走在浮島上的感覺,如同踩在水床上。
這種特殊的蘆葦給了居民土地,同時也養育,保護了浮島上的烏洛絲人。
鮮艷的織品是這裡的特產,你可以在這裡買到如同古代貴族般精美華麗的編織品,吃到迪迪喀喀湖中肥美的鱒魚。
另外,這個地區的民謠是祕魯人最豐富的民間藝術展示之一,反應了維京的拉堪拉瑞亞的慶典情況。
在水與天堂之間的美景
迪迪喀喀湖,浩翰湛藍的湖水,孕育了前印加時期的古老文明-提亞華納寇文化。這個有3800公尺高的藍色湖泊,為安迪斯山脈最迷人的景色。它位於高原上,以其石柱及「丘爾帕斯」(石塔)聞名。
平原上盛產駱馬及羊駝,其擁有甚至比喀什米爾羊毛更細緻的皮毛。古世紀的秘魯人將這些毛料編織成精巧的布料,並且印加統治者將他們以外,穿戴駝馬皮毛製成衣服的人一律處死。在西班牙人入侵以後,他們運送駝馬毯給國王飛利浦二世,引起了四個世紀的流行風潮。
浮島烏洛絲是另一個十分有特色的島嶼, 一座可飄浮移動的奇妙小世界,由許多小浮島串聯在一起,整座湖由秘魯和玻利維亞所共有。
除此之外,在迪迪喀喀湖上還有另一個較小的浮島,叫做阿曼塔尼。浮島是由頭托喇 (狀似蘆葦的植物)和藤條編織而成,島上的烏洛絲人,依靠這種蘆葦,過著與眾不同的生活。他們自豪的說:「我們住在水與天堂之間」。
湖上最大的島嶼塔基雷,環境未受文明的侵擾,居民仍過著傳統而自然的生活。這裡除了安地斯山的頂峰之外,視線無遠拂際,天與湖水都藍的晶亮,彷若天水一色,美的不可置信。
在水與天堂之間的文明
古老的傳說中,太陽神之子女曼寇鉲葩和嘜嘜歐卡坴由迪迪喀喀湖的深處浮現,並且在湖上建立王朝。「文明搖籃」迪迪喀喀湖位於高原上,是世界上可航行最高海拔的湖泊,,高於海平面12,490 英尺(大約4000公尺)前印加帝國最古老的文明於此一無比湛藍、遼闊,佔地三萬六千一百八十公頃(大約8000平方公里)的湖區起源,可以追朔歷史到六千年以前,現今的原住居民依然不改數千年以前捕魚、耕種、編織的古老方式討生活。
在水與天堂之間的行進
想要探索印加古文明,可不是那麼輕鬆的一件事。首先,從庫斯科搭巴士到普諾港,路程至少要七、八個鐘,建議可搭程夜間巴士。晚上八點發車,大概會在清晨三點五十分左右到達普諾。巴士上的座位十分擁擠,車內的氣味很嗆人,而且一路上山路崎嶇,很難讓人不暈車,再加上車齡老舊,時常半夜拋錨,一個不小心就很可能要露宿荒山野地。夜裡山間溫度很低,這一趟下來可不舒服,到了普諾之後,到警察局報備並把資料填寫好後,即可到港邊搭船遊湖。
在水與天堂之間的浮沉
由普諾出港不久,即可看到靜靜的飄浮在迪迪喀喀湖上的浮島-烏洛絲,烏洛絲島面積約個足球場大小,是普諾附近最重要的觀光景點。
島上的居民長期過著依賴著一種類似蘆葦的植物維生,他們以此做島、做船、做小屋,島的底部是由連結的泥土和蘆桿結和而成。
踏在島上的感覺,對於外地人來說是十分沒有安全感,那種腳底濕軟,又會微微下陷的感覺。事實上,在浮島上的某些區域,蘆葦特別鬆軟,沒有和泥土完整的結合在一起,若不小心走到了這類地方,那就很有可能一腳踏到底,和迪迪喀喀湖直接接觸。整個島上的生活都和蘆葦密不可分,烏洛絲人用頭托喇蘆葦創造浮在水上的土地,編織房屋和船支,還可做為燃料,鮮嫩的蘆葦心還可食用呢。
在平靜的湖水下,還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危險。烏洛絲島必須不斷修復以維持它的浮力,有時突如其來的豪大雨,常會淹沒一些低淺地帶。這亦會加速浮島的下沈。所以烏洛絲男人必須駕船到其他區域採收新生的蘆葦,女人則會將新的蘆葦重新部署在島的邊緣.。
在水與天堂之間的謎團
烏洛絲人的身世成謎,沒有確切的答案可以證實他們來自何處,在秘魯的傳說中,烏洛絲人身上滿是黃金配件的自湖水中浮出,但郤很可能西班牙人為尋找「黃金城」所編造的,也有人說烏洛絲人是因懶惰而被印加帝國放逐至此。
島上的長者則認為他們是為了不讓西班牙人統治,不得以才遷徒到迪迪咯咯湖上生活,並且相信烏洛絲人是印加帝國最忠誠的子民。
不過, 對於迪迪喀喀湖面的蔚藍令世人嘖嘖稱奇的部份,我想我已經找到合理的答案:一是完全歸功於毫無污染的生活形態,二是超高海拔地區受到紫外線的影響及折射特別厲害的原故。
在水與天堂之間的激情
傳統上,烏洛絲人的另一半必須來自不同的小浮島,避免近親通婚。但現在的烏洛絲人由於和陸地上的人有貿易上的往來,烏洛絲人也與岸上的人通婚。據說目前的烏洛絲人多半都混有陸地上阿瑪若族的血統。
而婚禮是島上的重要節慶,婚禮通常會持續舉辦三天,島上的居民隨著音樂翩然起舞,飲酒高歌,狂歡的節奏,跳躍的舞步,不停的搖晃著烏洛絲島,有時一個不小心掉下水,可得全力拉住蘆葦,使勁得快速爬上岸。因為迪迪喀喀湖的冰冷湖水,是具有致命的危機,據說一般成人在湖裡十幾分鐘就會被凍死。
島上的年輕男女,常會借著婚禮來互相識彼此,陌生的男女相互有了好感,便會自動脫離會場,尋找另一個小浮島獨處。在狂歡的氣氛之中,浪漫的愛情被燃起,激情瞬間爆發。有些人在這場婚禮之後很自然的同居在一起。大部份的烏洛絲人在結婚之前,往往都已和伴侶同居多年。
在水與天堂之間的獎賞
迪迪喀喀湖上的另一個遊覽重點,就是湖上最大的島嶼-塔基雷。從普諾搭船到塔基雷大約需要四小時,下船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長串600英尺高的陡峭石階,這段令旅客望之卻步的石階,卻是登上塔基雷島頂的唯一通道。所有塔基雷人的活動範圍都在島的頂端,山頂上的餐廳,提供旅客簡單,美味的餐點。
主菜是鮮嫩肥美的鱒魚飯,鱒魚是從迪迪喀喀湖的打撈上來,保證是"現撈"的。像這樣的一份套餐,叫價八塊錢索拉,可不便宜。想要順利登上這據說有529階的石梯,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由於身處海拔一萬三千英尺,空氣稀薄,炙熱的太陽光彷彿就在頭頂上,強烈的紫外線好似快穿透皮膚,旅客總是爬到臉色發青。不過,想到一路辛辛苦苦的來到這裡,總不好半途而廢,而且山頂上還有美味佳餚,及絕世美景。想及此,還是得咬緊牙關撐下去。
幸好在當地有一種很特別的植物,在上石階前有人在兜售,短短的一小束,在手中搓揉一番,再聞一下它那濃郁的味道,可以幫助人們加強氧氣的吸收,恢復元氣,提振精神,功效有點像是我們的薄荷草。登上山頂之後,視線所及的壯闊美景,會讓人感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晴空萬里的藍天,和如寶石般亮澤的湛藍湖水,美的恍如夢境,但又有深刻的悸動在心頭。
在水與天堂之間的生活
塔基雷島素有織工島之稱,因為島上的居民不論男女,都善於編織。特別是男人,塔基雷的男人總是終日編織。他們身上所穿的的衣服,多數都為他們自己的親手縫製的,男士大都著黑色長褲和粗質白中衫,腰間繫著有曆制符號飾紋的腰帶。女人則穿著寬大的印地安裙,身上披著綴有絨球的圍巾。
島上有一種名為佢綹的編織物,是島上男人的傳統帽子,織工十分精美,通常未婚的男士會在帽上加上白色的穗飾。傳統上,紅色代表已婚,其他花色則代表未婚。塔基雷人也常會將自己的作品拿到普諾與附近的市集上去賣。
據說,塔基雷島在西班牙統治時期,曾是私人農莊,所以在塔基雷島上有許多的梯田。這些梯田大都開墾已久,有些甚至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早,島上的居民大都種植米、馬鈴薯和玉米,每年都會產出大量的穀物。而島上時間的計算仍依照傳統的農耕曆制。
在水與天堂之間的投宿
想要深入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入地方居民的生活。塔基雷島上並沒有旅館,過夜相當不方便。不過,隨著大量西方觀光客的湧入,島上的居民開始做起民宿的生意,常會主動邀請觀光客到家中過夜,過夜費大約美金兩塊錢。旅客到住到當地居民的房舍,可以體驗到更多塔基雷人的生活,更深入了解塔基雷。夜裡,靜謚的迪迪喀喀湖,幽深而神秘。沒有光害的天空,滿佈繁星。伴著一曲曲印地安民謠,好似一篇又一篇浪漫的故事,迴盪在旅客心頭。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