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y Settlements 心目中的天堂
心目中的天堂 歷史的軌跡
美國加州聖塔巴巴拉
Santa Barbara County, California, USA
Interviewed accounts orally: Don Schumann
Editor: Spencer Shih
(My apologies to all English speakers for posting original published artic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lease make good use of your internet translator!)
在二十世紀初,一群自美國中西部遷徒的丹麥僑民,為了延續丹麥的優良傳統文化與風俗,遂興起了建造一所專門以傳授純正丹麥民俗技藝為主的學校的念頭,歷經了幾次的波折搬遷後,終於找到了他們心目中的天堂:有溫暖的陽光、肥沃的土壤及充足的水源,在這塊將近九千英畝的土地上羅佈著深綠色的橡樹。這樣的景緻,讓早期的括荒者說:「我們要將民俗學院建立在這塊陽光大地上。」
於是在1911年,這群丹麥僑民就從西班牙人的手中接過來了這塊土地,開創了索緬今後的歷史。但是,索緬究竟是代表什麼意義呢?原來,在丹麥語中索緬即有「陽光原野」的意思,這樣的讚譽,對索緬來說真的是實至名歸。
為了儘快完成民俗的傳承,在阿力索路上興建了臨時的學校,校舍是索緬最早興建的房子之一,也是早期唯一的二層樓建築。1914年,正式的阿特達格學院在索緬北方山丘上成立了;自此刻起,阿特達格學院不僅肩負起教育的責任,更擔負著教化人心的聖命,因為在教堂尚未完工前(也就是在1928年以前),屬路德教派的索緬居民均在阿特達格學院尋求心靈的寄託。但這段歷史卻在1970年春天後,隨著學校的拆除而消逝;現在,屹立在原址的變成了聖塔陽茲山谷療養院。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