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da
童話故鄉之旅
富爾達
攝影‧撰文/唐 Don Schumann
富爾達位於童話之路沿線周圍,壯麗的城堡及優美的建築是蘊育童話的最佳場所
發展源由
早在八世紀,富爾達已經是宗教重鎮之一,來自英國的聖波尼費斯(Boniface)在此建立德國最早的義大利班尼迪克廷(Benedictine)修道院,以一個外國傳教士的身份在本地宣揚異教,看似困難,但後來這個修道院卻成為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本地為日耳曼民族在中世紀建立法蘭克王國的中心.在德國語言發展上,德文也是在這裏發展為具備文字的語言.同時富爾達也是宗教和科學重鎮,在本城中保留了許多不同種的建築至今日,在這些建築中以型式多變的巴洛克風建築為主流,在富爾達數個知名的建築群完美協調地呼應著,這種風格由民房、貴族的居所、大教堂(Dom)及橘廳(Orangery)等一直延續到精緻美觀的皇宮,本地擁有這些非比尋常的建築藝術完全歸功\於城市整體的規劃及深厚的美術基礎.
城市導覽
◎巴洛克路線:
行程由建於1707年皇宮(Schloß)開始,買票進入皇宮後可以參觀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房間,今日所見的外觀及內部的裝潢是在十九世紀六零及七零年代間由大主教王子順應黑森省選舉委員的要求下重建及改建成果,包含帝國廳及門廳為改建的重點.在三樓的宴會大廳(Fürstensaal)常舉行知名樂團的表演場地,在二樓在十八世紀是大主教王子私人的居住區,在鏡廳(Spiegelkabinett)中收藏了王子所開設的富爾達知名陶瓷工廠自1746至1789年生產的陶瓷藝品,在第一個房間收藏的是咖啡杯盤,而第二個房間以人偶為主,尤其是工廠晚年所生產的精緻的陶瓷人偶,屬於法國路易十六風格的人型,是行程上的重點之一.在皇宮北面就是御花園(Schloßgarten)所在之處,以軸線佈局的花園成功的融合了英國式花園景觀及巴洛克風格,在週圍以玫瑰、杜鵑及稀有古樹,創造出富麗堂皇的庭院景緻.在御花園的北方有一座更遼闊花園,之後就是橘廳了.目前橘廳是用於國家議會廳,由來自麥因斯的邁斯迷連馮費爾許(Maximillion von Welsch)所設計,建於1722至1725年,由橘廳花園北門出去,你會見到聖保羅城門,這個城門是十八世紀遷建自法院和皇宮之間的禁衛城門,目地是作為巴洛克建築之旅的北面總結,看完了城門,往南走沿著路的另一側向小山丘上,來到德國最老教堂之一的聖麥可教堂(Michaelskirche),建於820年,當初小教堂是班尼迪克廷修道院的告別式小教堂.往南沿著蜿蜒崎嶇下陡路段走,出現在眼前寬闊廣場後的就是富爾達大教堂,出自1704年名建築師約翰丁岑霍費爾(Johann Dientzenhofer)之手的大教堂是屬於新巴洛克風格,利用九世紀巴西利卡風格的小教堂為基礎如以擴建,同時在施工時倣效了同一時期的羅馬聖保羅大教堂,成為本地最宏偉的建築之外,在教堂的西側地下室埋葬著中世紀初期基督教日耳曼總主教聖波尼費斯的遺體,在遭異教徒殺害後深埋於此,靈寢上以黑色大理石為邊框的雪花石膏浮雕上,用巴洛克風格向朝聖人群靜靜訴說總主教一生的豐功偉業.
◎建築朝聖路線
走進舊城區去領略這個鎮城另一面,你可以大教堂為起點,由卡娜街(Kanalstraße)進入老街,在左手邊馬上可以看到德國保存狀況最佳的中世紀女巫塔,此塔同時兼俱防禦功能,在圓塔邊有一桁架老屋是普立茲獎得主的菲地南得布朗(Ferdinand Braun)的誕生地,他因發明了陰極射線真空管使電視的夢想得以實現.再直行會遇到聖菲瑞利教堂(Severiskirche),本教堂是富爾達唯一的歌德式教堂,在中世紀它是一所有互助會活動的教堂,仔細一看還可以在它周圍的建築看到一絲絲哥德韻味.直走轉進滂豪斯街(Pfandhausstraße),這條街會帶你到達烏騰海力格克雷巫士廣場(Unterm Heilig Kreuz),在這個小廣場上可以看見靜靜存在原地小街佛萊德瑞克街(Friedrichstraße),在十八世紀就是一條景觀優美的街道,當時街道兩旁都是桁架結構的公家宿舍,如今大部份已經塗上了灰泥.除此之外還可看有歷史情懷的建築物,其中最引人目光的是由1770年到1786年掌管本地教區的教堂(Stadtpfarrkiche),是富爾達最年輕的哥德式教堂,不規則外型使它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風味,不妨繞行它一圈,感受它面面不同的風情.在教堂一側是以前的舊市政府大樓,在這棟1500年由西側起建的大樓直至1531年才算真正完成,但廣場最有權勢的建築莫過於前總領所管轄的皇宮,在一旁博物館的後方,是舊大學的所在,這一所貫徹巴洛克風格的學校是在1774年由大主教王子所設立,學校中有一棟只供皇后使用的祈禱堂(Marienoratorium),學校在1805年脫離教會的掌握後就沒落了,但是這座全富爾達最富麗的祈禱堂目前是最富歷史的演講廳和音樂廳.穿越了大學廣場進入小小的隆內巷(Nonnengasse),有一座佔據了巷內大半空間的班尼迪克廷的聖瑪莉修道院,高高的砂士牆圍繞著屬於歌德後期教堂,加上文藝復興風格的裝飾後使它看起來簡單樸素,加上廚房、迴廊環繞的中庭、和數個工作區,使修道院有著清修的氣息,雖然不能入內參觀,但是在看完多彩多姿的哥德式建築後,也不妨到這座公認富近代藝術氣息的代表作調適一下心情.來到這裏已經在皇宮附近了,也可以順道參觀黑森省立圖書館(Landesbibliothek)所展出的古代富爾達修道士的經文,以各種顏色書寫的字體既像字又像畫,很快就能把人帶入中世紀的漫浪中.
◎小朋友的專屬路線
想擺脫無趣的宗教及深奧的歷史,還可以活潑互動的方式了解富爾達.第一站的自然歷史博物館(Vonderau Museum)中無論收藏或是提供的資訊著是專為青少年所設計,可以看到在館內櫥窗中的植物剖面向你訴說樹木如何生長,及最受民眾歡迎由隆山(Rh(n)發掘出的恐龍足跡化石,而重整後的洪積世長毛象(新生代,第四紀的巨象)也在展示之列,把足跡沿著富爾達河岸上的草地,你就會看到德國消防博物館(Deutsches Feuerwehrmuseum),在其中展出是自古至今的消防隊裝備器材,最吸引人的是可以實地操作消防車上的水喉及敲響警鐘,一圓小朋友的夢想.在不遠處是自然生態館(Umweltzentrum),在一片綠地中的生態館參觀後會令人對園藝學及生態學有更一層的了解,更加有意願去保育自然的生態環境.搭巴士至下一站或以步行都可以到達兒童學園,是在德國成立聯邦後第一個創始的兒童博物館,主題包含全世界的自然到科技、人類文化到藝術等包羅萬像,讓小朋友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現的喜悅.在歐洲唯一的巨大心臟血管系統模型中步行一回後,所有人都會對自己的心臟有更深的了解.
回到市區中也有不少為兒童匠心獨運的設施,如為小朋友設想的花園、遊樂場等,但特別的是皇宮花園也為行動不便小孩設想,使他們能在花園迷宮中幽遊自在.而在市區不遠的河濱公園(Waserspielplatz)中設有滑板場、室內外遊泳池及迷你高爾夫,使大小朋友都會有難忘的回憶.
----
富爾達(Fulda): 圖說 F 1~32
1御花園及皇宮中最高的主塔,在皇宮北面就是御花園(Schlo(garten)所在之處,以軸線佈局的花園成功的融合了英國式花園景觀及巴洛克風格,在週圍以玫瑰、杜鵑及稀有古樹,創造出富麗堂皇的庭院景緻.
2舊城市政府的建築是許多時代的精心作品,,在這棟1500年由西側起建的大樓直至1531年才算真正完成,
3大教堂一側建築物的博物館戶外展示品
4聖菲瑞利教堂,本教堂是富爾達唯一的歌德式教堂,在中世紀它是一所有互助會活動的教堂,仔細一看還可以在它周圍的建築看到一絲絲哥德韻味.
5舊城市政府的建築是許多時代的精心作品
6唯一哥德風味的聖菲瑞利教堂
7橘廳,在御花園的北方有一座更遼闊花園,之後就是橘廳了.目前橘廳是用於國家議會廳,由來自麥因斯的邁斯迷連馮費爾許(Maximillion von Welsch)所設計,建於1722至1725年
8卡娜街,你可以大教堂為起點,由卡娜街進入引領你走入老街區走進舊城區去領略這個鎮城另一面
9皇宮古堡的中庭,建於1707年皇宮開始,進入後可以參觀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房間,今日所見的外觀及內部的裝潢是在十九世紀六零及七零年代間由大主教王子順應黑森省選舉委員的要求下重建及改建成果,包含帝國廳及門廳為改建的重點.在三樓的宴會大廳常舉行知名樂團的表演場地,在二樓在十八世紀是大主教王子私人的居住區,在鏡廳中收藏了王子所開設的富爾達知名陶瓷工廠自1746至1789年生產的陶瓷藝品,在第一個房間收藏的是咖啡杯盤,而第二個房間以人偶為主,尤其是工廠晚年所生產的精緻的陶瓷人偶,屬於法國路易十六風格的人型
10居民
11本地最豪華的門廊
12聖麥可教堂位於一座小山丘上,來到德國最老教堂之一的聖麥可教堂,建於820年,當初小教堂是班尼迪克廷修道院的告別式小教堂
13古堡前庭的一翼
14富爾達大教堂,出自1704年名建築師約翰丁岑霍費爾之手的大教堂是屬於新巴洛克風格,利用九世紀巴西利卡風格的小教堂為基礎如以擴建,同時在施工時倣效了同一時期的羅馬聖保羅大教堂,成為本地最宏偉的建築之外,在教堂的西側地下室埋葬著中世紀初期基督教日耳曼總主教聖波尼費斯的遺體,在遭異教徒殺害後深埋於此,靈寢上以黑色大理石為邊框的雪花石膏浮雕上,用巴洛克風格向朝聖人群靜靜訴說總主教一生的豐功偉業.
15學校的建築
16流傳至今的古老招牌
17皇宮的一部份
18建築細部的裝飾
19融合了古典與現代的富爾達街景
20皇宮古堡前庭的側翼
21雕塑工藝完全表達在皇宮建築外觀上
22古堡一景
23民宅
24富爾達大教堂
25雕塑工藝完全表達在建築外觀上
26橘廳的窗飾藝術
27學校的建築建築細部的裝飾
28古堡前庭的正面
29女巫塔
30悠閒的街道
31聖菲瑞利教堂
32鳥瞰一望無際的橘廳花園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