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burg
馬爾勃格.人文匯萃之地
浪漫主義搖籃故鄉之旅
攝影·撰文/唐 Don Schumann
格林兄弟在浪漫的馬爾勃格(Marburg)求學,在如此環境的薰陶之下,他們進而開始蒐集和研究德國民間故事,才有後來的童話全集
大學城發展史
吐琳根(Thüringen)的路德維格一世(Lüdwig I)伯爵自1122年從吉索(Giso)領主繼承了馬爾勃格,1138年"馬爾勃格"這個名字已式為文獻所記載,兩年後馬爾勃格正式發行自己的貨幣,同年又獲頒經商許可証,1222年本地因發展快速而被人們升格而稱之為馬爾勃格鎮。
1228年當時守寡的吐琳根伯爵夫人伊麗莎白出資興建蓋了一所醫院,由於她一生都為貧病的人們賑濟,三年之後伯爵夫人不幸逝世,享年24歲。三年後被追封為聖伊麗莎白,同名的大教堂也於當年開始了建設的工程。1248年本地擁有了黑森郡議會的席次,開始有政治上的地位。1292年黑森郡升格,連同馬爾勃格也成為皇家領地的一部份,但1319年一場大火襲捲了這個鎮,也為接踵而來的不幸做了預告。接下來的黑死病根據1483年的統計,使馬爾勃格失去了二千五百個居民。
1527年馬爾勃格大學(Universität)設立本鎮同時開始招生。西元1529年路德在這裡舉行了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的會議,史稱"馬爾勃格密談",1611年黑死病再度肆虐,包含86名學童在內共有一千一百人罹難。接下來三十年大戰期間,馬爾勃格經歷了圍城、燒殺、搶奪、虜掠等災難後倖存,而馬爾勃格大學也在1653年恢復招生。
1787到1806年間本地開始被稱為浪漫主義(Romantiker)的搖籃,1802年來此求學的格林兄弟正是這種環境所培育的人材之一。條頓民族騎士團(由英國、荷蘭、德國及北歐民族組成)的勢力在1809年的瓦解,解除了一場戰爭的開端。同年聖伊麗莎白醫院正式歸屬於馬爾勃格大學,成為馬爾勃格大學附設醫院。
1850年從法蘭克福到馬爾勃格之間開通了麥茵-威瑟線(Main-Weser)的鐵路。
1887年大學招收了它的第一千個學生。1903年由火車站至威廉廣場的接泊馬車也正式開始服務並於1911年電氣化。到了1986年大學15,617名學生中女生己佔了7,206名接近半數,與艾森諾克(Eisenach)成為姐妹市則是在1988年所簽訂的,根據1994年統計,居民76,360人中學生就佔了18,367人,真是名符其實的大學城。
城市導覽
當你下了火車,就會發覺馬爾勃格是一座山坡城市,出了火車站後,就可以看見美麗的蘭河(Lahn)位在腳下,中世紀的古堡則霸氣地雄踞山頭,陡峭的山丘使建築群分佈在三層不同高度上,而其型式多變,彩色桁架木屋和石材的建築依著地形層層相疊,交織成賞心悅目的景緻。
◎聖伊麗莎白教堂周圍
從火車站前走,第一個三叉路口向右轉入維禾黛弄(Wehrdaer Weg),不久出現在右手邊的伊麗莎白磨坊(Elisabethmühle),在1250到1530年間是屬於條頓民族騎士團的勢力範圍,磚紅色的建築配上藍色的屋頂,自然散發出屬於中世紀的風情。
如果在三叉路口左轉進入伊麗莎白街(Elisabethstrasse),在碩大的飯店和居民的住家之間有一條窄巷,拾階而上後就會見到聖邁可禮拜堂(Michelchen),尺寸迷你的小禮堂雖然在一片荒蕪的墓地中,但無損於精緻的建築構造所帶給人的美感。回到街上續繼向前,路口的前方就是伊麗莎白大教堂,由直指天際的雙尖塔加上開闊的門面,將馬爾勃格人民們對聖女的追思及景仰完全表達在建築的巧思中,它在1235年的德國是第一座以哥德形式開工的建築,內置女主人的黃金寢棺,隨著她在1283年被追封為聖伊麗莎白,教堂也有了神聖的地位,1314年隨著塔樓的完工,這項花了近百年施工期的雄偉建築才有今日的外觀。
緊接在教堂後有小小的假日朝市廣場,廣場上有兩棟造型奇特的建築物,這些大有來頭的建築其中一棟在十三到十八世紀條頓民族騎士團的團本部(Komturei des Deuschen Ordens),而另一棟則是建於1515年的騎士團糧倉(Fruchtspeicher des Deutschen Ordens),團本部呈階梯狀的側面,和糧倉高聳的外型,說明了騎士團的強勢。在教堂的左側是老植物園(Alter Botanischer Garten),因在過去是騎士團專用的花園,所在才在名字上加上"老",而不是真的看起來那麼陳舊,在廣大的綠地中還有水塘,可以略為想見過去騎士團的如日中天的過去。
在教堂的對街有一條分岔,以石板鋪設的石頭巷(Steinweg),有點令人吃力的斜坡是最受歡受的商業街,拜眾多莘莘學子和觀光客所賜,這裡的每棟建築幾乎都是商家,包括各具風味的酒館和露天咖啡座,所以當你在爬上爬下之餘絕對不會無聊,經濟實惠的消費不但廣受來自國際的學子們喜好,觀光之餘也可以來體會一下德國大學生的生活形態。
◎魯道夫廣場
魯道夫廣場(Rudolphsplatz)上有一棟雄偉壯觀但不失精緻的建築,它就是聞名的馬爾勃格大學,由建於1300年的道明修會教堂(Dominikanerkirche)延伸,完工於1891年的哥德式大學建築,現在是整個大學城的一部份。在大學的一側朝聖石路(Pilgramstein)你會看到建於1580年也是馬爾勃格現存最老客棧的老鮑屋(Alter Bauhaus),這個建築群也是這附近唯一的桁架結構。
◎市集廣場
來到市集廣場上,首先看到中世紀造型的市政府(Rathaus),三層樓的建築主體是建於1512年,疊在其上約三層高有著山型牆造型的屋頂是於1574年加蓋,相連的附屬建築則是 1581年所建,現在做為市政府的廚房。
在一側的史代瑙娜斯屋(Steinernes Haus,德文意義以石頭所建的房子)是廣場上最老的建築,有別於其它建築,它將山型板的建築面朝向廣場,突出的造型讓它在廣場上非常顯眼,它的鄰居則是一棟奇特的混合式建築,下片截是白色的石材建築,上半截則是白底的藍色桁架建築,看起來像一棟桁架建築蓋在別人家的屋頂上,而這也是馬爾勃格在建築不同於其它城市的特點。也許這裡是晚期的桁架建築,所有建築高度上都較高,同時上層建築都較下層肥大,這裡的建築多半有高聳的屋頂,而在屋頂有相當多突出的老虎窗,內部則是閣樓。建築外部的四個角落有時會有圓柱狀的突出部份,看起來像崁入原建築物而懸在空中的塔樓,除了豐富建築外觀的豐富性,對於內部的採光及景觀也有實質上的加強。
在廣場上市政府旁的小巷,向下坡延伸的路段有一棟建於1321年同時是全馬爾勃格現存最老的桁架建築,從1975年開始耗費了三年才整修完畢。在廣場對面有另一排不容錯過的精美桁架建築,由紅白相間的桁架建築開始介紹,它叫蘇兒索內(Zur Sonne,德文意謂陽光客棧)建於1600年,特別是目前仍在營業中,在這過夜,除了為自己行程中添上特別的經歷外,也可以由內部更深入了解桁架建築。而在客棧旁一系列大型的混合型桁架建築,除了在用色上互相呼應外,也利用相連的走廊和跨越在巷道上方的空中走道建立實質上的聯繫 ,令人著迷於桁架結構應用上的無限可能。
◎古堡之路
到古堡的路上非常陡,要有充份的體力才能欣賞到進一步的馬爾勃格,但在沿途上仍有相當多的獎勵,在路德教堂廣場(Lutherischer Kirchhof)上有聖瑪莉路德教派教堂(Marienkirche Luth。 Pfarrkirche)雖完工於1375年,但早在1297年就被神聖化,高聳的主塔是起建於1447年,到1473才完工,在這裡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經由曲折如迷宮的小徑,迷失數次後才會到達古堡。比較正式的路線是沿教堂廣場邊的平緩的瑞鐵爾街(Ritterstrasse)直走很長一段時間,在吉索弄(Gisonenweg)轉彎後,坡度更是挑戰你的腳力和決心,當你心灰意冷時,心中咒罵時, 馬爾勃格古堡(Schloß)自然會出現在你眼前,而它睥睨天下的氣度、壯闊的規模會讓你忘卻之前的疲累, 矗立在山崗上的馬爾伯格城堡,十三到十七世紀是赫森公爵宅第,由此眺望蘭河山谷,風光秀麗,景色宜人。
古堡經歷二次大規模的擴建,1248到1300年的改建是為了符合王子的居住條件,1493到1497年的改建是為了升格以取得黑森郡的席次。優美的古堡在1756年染上了戰爭的氣息,被武裝為防守要塞。持續至1763年的七年戰爭中,古堡曾七度易主,非但如此,馬爾勃格鎮共換手了十五次。
另外,還有一座騎士樓古堡等著你呢!這棟建築物的主體有三層,原為伊麗莎白夫人的後代所有,過去作為領主堡之用,目前則是展示了精美的大學博物館收藏。
馬爾勃格(Marburg): 圖說 MRB
1 史代瑙娜斯屋(德文意義以石頭所建的房子)是廣場上最老的建築,有別於其它建築,它將山型板的建築面朝向廣場,突出的造型讓它在廣場上非常顯眼
2市集廣場一景
3古堡的騎士樓,這棟建築物的主體有三層,原為伊麗莎白夫人的後代所有,過去作為領主堡之用,目前則是展示了精美的大學博物館收藏
4舊街區的雕像
5進入舊城前必需過河
6 在碩大的飯店和居民的住家之間有一條窄巷,拾階而上後就會見到聖邁可禮拜堂,尺寸迷你的小禮堂雖然在一片荒蕪的墓地中,但無損於精緻的建築構造所帶給人的美感
7 聖伊麗莎白教堂,直指天際的雙尖塔加上開闊的門面,將馬爾勃格人民們對聖女的追思及景仰完全表達在建築的巧思中,它在1235年的德國是第一座以哥德形式開工的建築,內置女主人的黃金寢棺,隨著她在1283年被追封為聖伊麗莎白,教堂也有了神聖的地位,1314年隨著塔樓的完工,這項花了近百年施工期的雄偉建築才有今日的外觀
8巧奪天工的廊柱
9陡峭的山丘使建築群分佈在三層不同高度上,而其型式多變,彩色桁架木屋和石材的建築依著地形層層相疊,交織成賞心悅目的景緻馬爾勃格在建築不同於其它城市的特點。也許這裡是晚期的桁架建築,所有建築高度上都較高,同時上層建築都較下層肥大,這裡的建築多半有高聳的屋頂,而在屋頂有相當多突出的老虎窗,內部則是閣樓。建築外部的四個角落有時會有圓柱狀的突出部份,看起來像崁入原建築物而懸在空中的塔樓,除了豐富建築外觀的豐富性,對於內部的採光及景觀也有實質上的加強
10瑪麗路德教派教堂,雖完工於1375年,但早在1297年就被神聖化,高聳的主塔是起建於1447年,到1473才完工
11瑪麗路德教派教堂一側牆飾
12有良好視野的山坡咖啡座
13假日的市集廣場上的活動人潮不少
14高聳的聖伊麗莎白教堂雙塔
15這一棟建於1515年,外型高聳的條頓民族騎士團糧倉,意在強調騎士團的勢力強大
16這棟大有來頭造型奇特的建築物在十三到十八世紀間做為條頓民族騎士團的團本部,團本部呈階梯狀的側面,說明了騎士團的強勢
17在教堂的對街有一條分岔以石板鋪設的石頭巷,有點令人吃力的斜坡是最受歡受的商業街,石頭巷的桁架建築非常精美,拜眾多莘莘學子和觀光客所賜,這裡的每棟建築幾乎都是商家,包括各具風味的酒館和露天咖啡座
18馬爾勃格飯店
19古堡矗立在山崗上的馬爾伯格城堡,十三到十七世紀是赫森公爵宅第,由此眺望蘭河山谷,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古堡經歷二次大規模的擴建,1248到1300年的改建是為了符合王子的居住條件,1493到1497年的改建是為了升格以取得黑森郡的席次。優美的古堡在1756年染上了戰爭的氣息,被武裝為防守要塞。持續至1763年的七年戰爭中,古堡曾七度易主,非但如此,馬爾勃格鎮共換手了十五次
20路德教堂廣場附近的小巷
21高聳的聖伊麗莎白教堂雙塔
22酒
23本地獨特的桁架建築
24聖伊麗莎白教堂後廣場的市集
25來到這裡可以在小巷中四處尋幽
26在馬爾伯格大學的一側朝聖石路你會看到建於1580年也是馬爾勃格現存最老客棧的老鮑屋,這個建築群也是這附近唯一的桁架結構
27廣場廣場上中世紀造型的市政府,三層樓的建築主體是建於1512年,疊在其上約三層高有著山型牆造型的屋頂是於1574年加蓋,相連的附屬建築則是 1581年所建,現在做為市政府的廚房
28在廣場對面有一排不容錯過的精美桁架建築,由紅白相間的桁架建築開始介紹,它叫蘇兒索內(德文意謂陽光客棧)建於1600年,特別是目前仍在營業中,在這過夜,除了為自己行程中添上特別的經歷外,也可以由內部更深入了解桁架建築
29爭奇鬥艷的桁架建築
30古堡
31桁架結構的應用變化無窮,石頭巷的桁架建築非常精美
32伊麗莎白磨坊,在1250到1530年間是屬於條頓民族騎士團的勢力範圍,磚紅色的建築配上藍色的屋頂,自然散發出屬於中世紀的風情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