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 Carlshafen
巴卡爾許哈芬.夢幻之地
都巿景觀設計師夢想的實踐
攝影·撰文/唐 Don Schumann
離開由色彩繽紛的桁架建築和莊嚴的石材建築構成的德國中世紀城鎮,來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巴卡爾許哈芬(Bad Carlshafen),有著和其它城市不同的浪漫,所有紅瓦白牆的建築是一起設計、一起動工,如同為了童話故事所特別打造,完美無瑕的城市景觀使它起來有如不存在世上的夢幻之地
築夢之地的誕生
歐洲三十年戰爭的德國戰場,雖然在西元1648年落幕,但是並不代表人民苦難日子的結束,戰爭後滿目瘡痍的景像及百廢待興的經濟正等待解決,因此當時的哈夏領主卡爾馮黑森卡賽爾便於西元1670年進行了規模宏大的造鎮工程,在現今的巴卡爾許哈芬地區於威瑟河(Weser)與迪墨爾河(Diemel)之間開鑿一條運河,並在出口建造一座以紡織工業和商場為經濟命脈的城市,希望使百姓免於疾苦,並以一座古堡的名字將它命名為西伯格(Sieburg)。
29年之後,卡爾從胡根諾特(Hugenots)法國難民中心挑選出熟諳紡織技術的工匠,並承諾他們在境內的人身自由、25年免賦稅以及贈與完工的西伯格,慷慨地吸收移民,現在的巴卡爾許哈芬人就是這些移民的後裔,直到今天還延用法國的姓氏。
西元1710年,西伯格升格為自由城市,西元1717年時以催生者的領主卡爾為名,將西伯格改為卡爾許哈芬(德文意義為卡爾的港口城市)。這座城市在卡爾的領導下不斷成長繁榮,直到在西元1730年他去世才停擺,西元1750年,負責建築設計的大師孔拉第(Friedrich Conradi)逝世之後,人們開始建造異於本城風味的房舍。頓失兩位有魄力的領袖後,紡織業歇業的小城,一時之間風采不再,繁華的運河交通,也不幸被北方的其它城市所取代。
一直到西元1763年才有人設立了第一個鹽場提取礦鹽,這個工廠有二個沉澱池,一個抽水機房及一個鍋爐房。工廠業務蒸蒸日上,經濟也出現曙光,不幸到了西元1835年,當時的哈夏領主加入了普魯西亞海關稅務委員會後,工廠遭到委員會勒令停業,而頓失經濟支柱的當地政府只有將發展重心移至其它天然產業,原料來自山林中的木材及石材就是當時的主力,周圍的數個採石場利用水運將產於本地的鵝卵石、石板、碎石送到下游的不萊門省,最遠甚至到達了荷蘭,而原木及夾板則是巴卡爾許哈芬木材工業的主力產品。
在種種努力下,才算維持了地方經濟的生路,如今這裡的運河上渡輪雖然裝載不是貨物,未能實現卡爾的夢想成為河上貿易重鎮,但乘著渡輪蜂擁而至的遊客,卻成就了本地的觀光業,這應該是領主始料未及的吧!
巴洛克風揚溢
棋盤式規劃整齊的街道、巴洛克風對稱一致的建築型式,這個城鎮簡直就是都市景觀設計師夢想的實踐,在在突顯它的特殊與不凡,再加上當地人的法國姓氏,更激起遊客對這座城市的好奇及一探究竟的慾望。
◎第一階段的建築巡禮
西元1699年9月18日,第一棟房子的領主卡爾(Landgraf Carl)客棧的起建代表著全城的建設及發展的開端,二年後的春天已經大約有三十戶第一代的法國移民遷入,接下來數年間又有六十多戶遷入,同時德國居民也遷入居住,現在的巴卡爾許哈芬還有保留了許許多多法國姓氏(“Lantelmé”,”Suchier”,”Gavel”,⋯),足以証明這些居民的祖先是來自法國的高盧人。
本地的建築大約可以分成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早於西元1760年由孔拉第親自監建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大多是政府機關,這六十幾棟有美麗窗台迴廊的大型公眾建築也是本地建築的典範。
位於碼頭西岸的榮民之家(Invalidenhaus)是建於西元1705年並於西元1710年完工,這是一棟吸引人的三層建築,在其側翼還有附設了一棟有著正方型尖塔的巴洛克式教堂,加上寬敞的巴洛克式中庭,是供給年邁的退伍軍官及退休的公務員一個安養天年的舒適環境。
市政府大樓位於碼頭南方,建於西元1715年於1718年完工,是整個城的建築焦點,在大樓面向碼頭的正面有著整排壯觀的騎樓,從大門進入建築內部,挑空的大廳及迴旋式的階梯強化了內部美感,二樓的空間則分別由鎮議會議員的辨公室及商會所使用,同時美輪美奐領主廳(Landgrfensaal)也位於這一層樓,巴洛克風格天花板在四周裝飾了精美的浮雕,而牆壁四周則以銅浮雕裝飾。
西元1718年在碼頭的北邊又完成了一棟和市政府遙望且相仿的大樓,正面的主樓有陽台迴廊的豪華三層樓建築,兩側二層的附屬建築則沒有陽台迴廊,兩兩呼應的佈居正是建築大師孔拉第的得意手法,而榮民之家隔著碼頭東西相望的佛萊屋(Freihaus),這棟建於西元1723年貴族宅第也是他的精心傑作,西元1699年到1730年的三十多年間,巴卡爾許哈芬在兩位領導有方的主持人手中一直以緩慢但穩定的速度發展。
荷蘭來的建築專家梅茲曼(Metzma)跟他的表兄弟負責建設廣場碼頭的船道系統及水閘,同時完成了碼頭停泊區的加深工程,而另一人則負責由迪墨爾河到人工碼頭之間開鑿一條運河,一直很順利的工程進度在向南22.5公里時發生了無法克服的工程障礙,面臨地形上困難的關鍵時刻,又因卡爾領主的逝世,這個工程也因而無限期停擺了,二十年之後隨著孔拉第的去世,也為第一階段建設劃上了句點。
◎第二階段的建築巡禮
西元1750年之後,人們開始在威瑟河的西岸自行整地建設,這些新興的民宅不再依循原先那麼嚴格的建築法規而呈現多元化的風貌,雖然不如城中的井然有序,但是也處處充滿了市民的巧思,其實再這個時期也有優秀的代表作產生,在1768年完成的新貨棧就是其中之一,位於市政府的斜對面的鮑爾邁斯特(Baurmeister)大廈更是不在話下,在西元1814年到西元1867年間大廈是做為公共汽車停靠站及郵局的用途。在碼頭西邊的天鵝大飯店(Zum Schwan)建於西元1780年,是屬於領主家臣的宅第,它不僅僅是全巴卡爾許哈芬最高級的大飯店,也更是這個時期最浪漫的建築代表作。
◎溫泉巡禮
早在西元1730年,一位來自胡根諾特的醫療師在巴卡爾許哈芬發現了含有高鹽份的噴泉,並向當地政府報告,但有如石沉大海般的一直沒有獲得回應,也使小鎮經濟的春天延遲來到,直到西元1838年,當地民眾將含鹽量超過2.92%的自然泉水利用於醫療用途後,才開闢了另一項財源,在穩定的成長後,本地發展成為遠近馳名的溫泉聖地,因此在西元1977年,人們在原地名前又加了一個溫泉地(德文"巴"),改名為巴卡爾許哈芬。
這裡現在被稱為"廣大森林中的巴洛克之城"(Barockstadt im Grünen),目前提供了二千二百個床位給外來的旅客,而建於1976年的科爾屋(Kurhaus)提供了休閒、渡假、治療等多樣化功能,來到這裡除了有各種水上遊樂設施,還提供了包含復健水療咨詢、溫泉治療及各種利用溫泉的休閒設備。
___
巴卡爾許哈芬(Bad Carlshafen):圖說 BCH 1~32
1 所有紅瓦白牆的建築是一起設計、一起動工,棋盤式規劃整齊的街道、巴洛克風對稱一致的建築型式,這個城鎮簡直就是都市景觀設計師夢想的實踐,在在突顯它的特殊與不凡
2碼頭旁的建築
3河邊的用餐席位
4如今這裡的運河上渡輪雖然裝載不是貨物,未能實現卡爾的夢想成為河上貿易重鎮,但乘著白色的遊河艇蜂擁而至的遊客,卻成就了本地的觀光業,這應該是領主始料未及的吧!
5市政府大樓位於碼頭南方,建於西元1715年於1718年完工,是整個城的建築焦點,在大樓面向碼頭的正面有著整排壯觀的騎樓,從大門進入建築內部,挑空的大廳及迴旋式的階梯強化了內部美感,二樓的空間則分別由鎮議會議員的辨公室及商會所使用,同時美輪美奐領主廳(Landgrfensaal)也位於這一層樓,巴洛克風格天花板在四周裝飾了精美的浮雕,而牆壁四周則以銅浮雕裝飾
6古色古香的豪華餐廳
7位於碼頭西岸的榮民之家是建於西元1705年並於西元1710年完工,這是一棟吸引人的三層建築,在其側翼還有附設了一棟有著正方型尖塔的巴洛克式教堂,加上寬敞的巴洛克式中庭,是供給年邁的退伍軍官及退休的公務員一個安養天年的舒適環境
8船道為一旁的民宅增加了無限風情
9與市政府相望的建築現在是博物館
10可愛的書店招牌充滿了童話趣味
11琳瑯滿目童話故事出版品
12市政府的一隅
13天鵝配上巴洛克風格建築令人嘆為觀止
14湖光山色
15市中心的模型,本地的建築大約可以分成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早於西元1760年由孔拉第親自監建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大多是政府機關,這六十幾棟有美麗窗台迴廊的大型公眾建築也是本地建築的典範
16西元1699年9月18日,第一棟房子領主卡爾客棧的起建代表著全城的建設及發展的開端,二年後的春天已經大約有三十戶第一代的法國移民遷入,接下來數年間又有六十多戶遷入,同時德國居民也遷入居住,現在的巴卡爾許哈芬還有保留了許許多多法國姓氏,足以証明這些居民的祖先是來自法國的高盧人
17鮑爾邁斯特大廈,在西元1814年到西元1867年間大廈是做為公共汽車停靠站及郵局的用途
18中庭上的馬車
19市中心的模型
20船道為一側的民宅增加了無限風情
21街頭的一角
22運河上的遊艇
23第二階段的後期的建築
24唯美街道
25榮民之家
26運河上的遊艇
27城門的遊池
28河邊的用餐席位
29與市政府相望的建築現在是博物館
30精美裝飾的民宅
31第二階段的建築;西元1750年之後,人們開始在威瑟河的西岸自行整地建設,這些新興的民宅不再依循原先那麼嚴格的建築法規而呈現多元化的風貌,雖然不如城中的井然有序,但是也處處充滿了市民的巧思
32市政府廣場的咖啡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